李玫瑾:那些杀亲案是因为社会冲突吗?
李玫瑾是锵锵三人行和圆桌派节目里最受欢迎的嘉宾之一,这应该是公认的。也多谢节目组让我们认识和喜爱上了李玫瑾教授,否则遇到这大案要案,热门案件,我们真不知道普通人应该怎样去思考。可以说,李玫瑾教授是当今难得的优秀的心理学家之一,我们就喜欢她这样的理性、干练、气质的人,不媚俗,有担当,而且专业。这应该就是一辈子搞心理学的大师,该有的样子。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老师在,才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,能多一份理性。
从本期开始,我会分享一些李玫瑾教授讲座和节目的音频,也会附带上一些关于他的言论笔记心得,希望你会喜欢,喜欢就多在下面点赞点guanggao,让我知道。
李玫瑾-犯罪心理学讲座(03)
音频资源
属于心理问题的犯罪不能归结为社会冲突
一起突发的严重暴力犯罪发生后,总有人与社会矛盾挂钩,提出要研究社会深层次冲突。那些杀亲案,特别是杀孩子的案件,跟社会冲突有什么关系?要说弱者,还有谁能比孩子更弱?这种行为从根本上讲,就是人性的丧失,而人性的丧失一定是在一个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的,即性格缺陷。
我们常说“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干这种事”。这一判断就是基于对性格的了解。那么,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?是在早期被抚养的过程中形成的。一个人从小到大,在被抚养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一种底线,这种底线最基本的就是人性、是情感。
危险心结:以自我为中心
通过对近年来大量犯罪个案的研究,我发现一些突发的暴力犯罪行为背后都有一种危险的心结,即心理创伤导致的心结。
所谓心理创伤,是人在应对日常的外界刺激时反应不当而出现失败结果,失败结果带来负面体验,形成不良感受即情绪;当这种情绪不能化解时,人就会出现心理问题,表现为:有的人酗酒,有的人自我封闭,有的人自杀,还有的人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弥补失败。于是,出现犯罪行为。
心结,是现代社会常见的心理疾病,最突出的特点有三个。一是纠结于过去。所有心结从时间上来说都属于过去式,存在越久越让人痛苦。很多人在出现心结时完全丧失时间意识,不管时间过去了多久,自己的心结始终是当下最大的问题。二是纠结于痛苦。越是痛苦的经历越让人难以忘怀。许多不具备心理学知识的人认为“不忘怀是对的”,不主动改换心境,不去超越这种痛苦。而痛苦感的延续只会让人的心理更加不健康。三是纠结无终结。所有心结都源于失败感。有心结的人一般都有一个内心“标的”,即“我认为我这件事情应该如何解决”。实现这种“标的”,是他认为恢复成功感的前提。于是,曾经导致失败的难题解决起来就越发困难。
以自我为中心,只会让心理痛苦越陷越深。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犯罪分子会突然发狂的重要心理原因。2004年,在云南大学学生宿舍连杀四人的马加爵,说他在和同学吵完架后,整整一个星期天天都在恨,恨到最后觉得必须杀了对方才能解恨。那一个星期,他每天都在面对吵架后的失败反应。
危险心结表现之一:意识抑结
意识抑结就是因意识上下不通、阻塞而出现的心结。表现在犯罪上,就是犯罪动机让人感到费解。
山西一个系列杀人案犯罪人,专扎女性,杀完就跑,一不抢,二不奸,往日无仇,近日无怨。他的父母都健在,是很本分的农民;他有妻子、女儿,夫妻感情很好;他还有姐姐、妹妹,姐姐经常出钱资助他,妹妹比他小8岁,关系也不错。
我问他:“在你身边有很多女性,没有一个对不起你,你干嘛专跟女性过不去?”他说:“你让我想一想。”一天之后,他说:“我想了半天,自己也想不明白。我每次心烦了才想出去杀人。”我紧跟着问:“你出去后肯定会遇见男的,为什么只扎女的不扎男的?”他说:“是啊,我还真遇到过男的,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从来没有想过要杀男的。”
有时候犯罪嫌疑人会说“我没有理由……”,其实并非真的没有理由,而是他不自知。弗洛伊德说过一句话:“梦者知道自己的梦。”心理学家就是帮助人去面对自己想回避的东西。在心理学家的帮助、分析下,人最终会发现内心深处的意识。
危险心结表现之二:认知偏结
偏,就是偏离了正道、陷入岔道,表现为心理活动片面、狭隘、偏执。偏执的人都很痛苦,因为他认准的那条道偏了,越走越没路,可他还要往下走,自己却不能纠正过来。在现实生活中,一些衣食无忧甚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,也会出现这种心理问题。
偏执既不是褒义词,也不是贬义词。对心理学家来说,“偏执型人格”的概念和“感冒”是一个性质,都是一种疾病的名称,并不带任何羞辱含义。如果一个人持续十年时间一直纠结于一件事,这不是偏执吗?不用十年,一年就够偏执型人格的标准了。这里不是说这件事有没有道理,而是一直花很多的时间只做一件事情,且不达目的就没完没了,这就是偏执。
报复是认知偏结中最容易出现的行为。福建南平的郑明生在小学门口砍杀小学生。他在法庭上居然这样说:“就是因为某某对我不好,我才去杀孩子。我杀了孩子,你们就会审判我;审判我时,我就可以说是他们不好。”他的理由是如此荒诞,又是如此“充分”,太可怕了!
危险心结表现之三:情感淤结
情感淤结,是指一种痛苦的体验得不到排解,最后因痛苦的积累而变得疯狂。情感是人的内心体验,甚至是内心咀嚼的东西,想咽又咽不下去,一旦淤结的情绪爆发,人就会变得疯狂而危险。这种危险分两种,一种是自杀,一种是杀他人。
美国韩裔青年赵承熙在大学校园枪杀32人后自杀,让全世界震惊。赵承熙作案原因是什么?他有什么样的心理问题?如果弄不明白,以后就无法预防此类危险。
原来,赵承熙在8岁最需要安全感的时候,被父母从韩国带到美国,突然之间,熟悉的小伙伴没有了,熟悉的环境没有了。美国是个移民国家,各色人种都有。人种的陌生,甚至陌生的眼神都会让一个孩子感到害怕。赵承熙不喜欢美国,但已经回不去韩国,因为他们全家都办理了移民手续,这是他父母最渴望的事,却是他最痛苦而愤怒的事。所以,赵承熙在23岁作案,是源于他8岁时开始的心理创伤。而这一创伤,他的父母并不懂。
觉得不错,请在下方点赞